点爆破的六国旧贵也超过十指之数。
灭燕之时,李斯还谏言过屠尽燕国两千石以上的大贵,这件事还是李斯亲手执行并且一一给他们安上罪名的。
李斯师从荀子,但是却是货真价实从儒向法,对商君这位前辈怎么可能缺少理解?
李斯的很多行为都在效仿商鞅,只不过,如今之秦囊括天下,已经和曾经区区一个关中的大秦有了天壤之别。
李斯没有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他在行动,但是效率太慢了。
但是李斯,只是方向错了,并不是**。
当始皇帝开口以后,李斯最开始只是有些惊诧,可是细思以后,却越发能够体会到其中意味。
这是从走过去,到让他们走过来的转变。
以往李斯的思路是培养秦吏,按部就班,推行政策,一个地方推到一个地方,去收拢权利,加强中央集权。
而迁六国旧贵入关的思路则是让他们走到关中来接受统治,接受秦律,通过地方因为大贵迁移形成的短暂真空期,大秦中央迅速收拢权利。
而且这和李斯的战略部署并不冲突。
不是说迁六国旧贵入关,就必须得放弃现在的政策。
二者是能够同时进行的,秦律一样要培养,律令一样要普及。
李斯所行是缓慢,按部就班的国策,虽缓,但是胜在扎实,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出来足够的秦吏,那么大秦迟早有一天能够全部像关中一般。
但是太慢了……
关中如今的治理是六代秦君的努力。
李斯的这一套,也不是一代人能够办成的事情。
而迁六国旧贵入关,可以大大的缩短时间。
将原先一百年两百年的事情,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办成。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这个计策也是绝绝对对的毒策!
李斯并未被其中的前景给迷的头晕眼花,他是左相,一眼就看出来其中风险。
稍有不慎,就是六国复辟!
这是真正意义的兵行险招!
六国贵族又不是**,李斯瞬间就想了好几种针对这条计策的展开方式。
“以虚官相召入关中?不行,要迁移的是大贵族,他们看不上这边虚官,最后还是要兵戎相见!”
“先迁一地之贵?不行……如今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六国旧贵不是**。”
“以大义相召?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