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来说,他们切入气象学的途径却是流体力学。
一切大气运动都是流体力学,都可以用N-S方程进行解析和计算,而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因素,又会影响到流体的运动。
往微观里看,大气的组成是分子,不同的空气分子在运动中又会因为摩擦、蒸发、凝结等发生物理作用,质量、动量、热量的值不断在地变化。
往宏观里看,不同的地型、气压等都会产生不同的风向风力、雨雪天气。
而且地球自转影响的质量连续性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方程也必须考虑进去,因为它们是描述大气里风场、气压场、密度场合温度场时空变化的重要工具。所有的这些方程,都要在时间和空间离散化之后,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并形成可解析尺度内的“参数”,这些都使得数学建模更加复杂。
一句话总结,气象问题分析起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特别多,数据里蕴含的信息量太大太复杂,数学建模难度超高,计算量更是庞大得可怕,远远超过了以往他们的经验。
以秦克和宁青筠此时冠绝全国的数学分析、建模能力,也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这是项巨大的挑战。
幸好秦克和宁青筠进行这个课题,纯粹只是出于兴趣以及学以致用、增加物理经验等目的,并没有着急得出成果,对困难也早有认识,所以心平气和、稳步稳扎地将理论知识结合微光整理出来的数据图表,慢慢地进行数学建模。
姜为先最初也问过两人的推演进展,知道几乎没什么进展后就淡然一笑,不再关注了。
大概他认为两个学生这些“未学会走路就先想学会飞行”的举动不切实际,最终会自行放弃。
而随着课题组成员们的回归,秦克和宁青筠也将主要心思放回到“湍流小组”里。
姜为先将两人叫到了办公室。
老院士在外面奔波了一个多月,脸上难掩的风霜之色,但精神还算矍铄。
他示意两人坐下,问道:“听留守的博士生小何说,你俩在这些天里,差不多将资料室里的资料都看了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