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机器人,DNA,以及沙漠气象观测站的实地调研(4 / 5)

先放在能在一年内实现的新型沙漠红薯课题上了。

回到学校后,为了尽快能培育出完美的新型沙漠红薯,秦克连数学上的霍奇猜想都放下了,集中精力反复研究青柠植物培育实验室的实验数据,以及生物学会的dna论文数据。

想开创一个全新的学科并用于实践中,自然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计算种子学也不例外,它与dna的研究密切关联,而dna的研究,却又是生物学上最难的方向。

相信学过生物的都知道,a、t、c、g四种碱基是书写遗传信息的基本字符。它们以特定的规则,以基因序列的形式紧密相连,相邻一组碱基(从几十个到几万个不等)组合在一起,决定一个遗传功能,也代表着一个功能基因。

秦克已收集了海量的全基因组序列,经过反复研究和验证,从不同的植物dna中,筛选出与繁殖能力、分枝能力、抗病能力、抗旱能力、抗虫能力、耐碱能力、高产能力等密切相关的遗传分子标记,这使得他已能掌握一个作物品种dna中主要遗传信息和关键的特征特性。

但这还不够,他还需要弄清楚哪些碱基组合决定了对哪些元素的接受能力、排斥能力等。

为此他还设计了基因的dna单链探针,利用能精准检测的单碱基多态性(snp)标记,结合种子在几千种不同的土壤中发芽的速度、发芽后单链探针发出的光信号值,以判断待检测基因与某种元素的关系,探究编码蛋白质及调控遗传表达——即基因组上特定“位置”代表着的“关键遗传信息”。

为了培育出完美的新型沙漠红薯,使它成为只能适合在沙漠地带生长的更高级品种,秦克必须将数以百万计的基因以不同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实现性状的自由分离组合,从中组合出最符合沙漠条件下温度、湿度、光照、气流、二氧化碳浓度等特征的新型碱基组合来,进而再推演出最合适的杂交培育方案。

这些都没有系统给予的现成答桉,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研究。

这样的工作量无疑是恐怖的,幸而秦克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第一个伙伴自然是宁青筠,宁青筠在计算种子学的理论完善及数学建模方面,对秦克的助力巨大,也减少了秦克这两方面的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

第二个伙伴则是已成功升级到lv4的微光,它已越来越有得力助手的风范了。

自从升级到lv4后,微光的“拟人度”已非常高了,可以按秦克的命令帮忙回复微信消息与短信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