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身上还带着武昌火车站台上“三个有利于”的思想气息。
精神焕发,状态很好。
下榻后没多久,就表示要出去走走。
于是翌日一早,在深城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前往这种前沿城市极具地标特色的国贸大厦。
随着老者走出下榻的宾馆,历史正正在为一场浩大的旋律而奏响。
而历史之下的小人物,依然为寻常一日的生活而奔波。
比如,远在京城的小人物许旭。
这会儿,就是正骑着车往十月杂志社赶去。
相比于白日里其他《无悔追踪》的演员白天里背剧本,作为小说撰写者的许旭,对于剧本上的这些个台词已经熟稔于心,所以他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出来溜达。
主要也是杂志社的常务副主编陈东杰打来了一通电话,告知《潜伏》审稿完毕,样刊已出,邀请许旭这位作家前来过目,顺便是结算一下用稿费用,并且卖了个关子说是有個好消息要告诉自己。m.bīQikμ.ИěΤ
知道有钱拿,这会儿许旭是骑着车欣然前往。
东兴隆街,冷风飕飕灌。
许旭来到燕京文学出版社的门口。
跟门卫大爷熟悉的打了一个招呼后,许旭推着车,沿着大院的走廊过道一路往里走。
沿途,文学社的人瞅到许旭后,笑着招呼道:“呦,许老师又来了呀,幸会!”
在数次来到这里后,显然,许旭已经成了这个大院里的一个熟面孔,文学社的不少工作人员是对他已经有了多次的熟悉感。
这倒不是社里挖掘出来的其他作家们名气不大,而是许旭在社内是既有名气,地理距离又很是接近,所以有什么事情都不需要通过邮局,直接通过的电话就能沟通到人,然后出现在这里,所以一来二去的,比起其他作家是具有着天然的便利。
来到十月杂志社的小楼之前,许旭照例是率先敲响了编辑办公室的大门。
里面有四个编辑已经到岗,另外俩工位是空着。
许旭敲门的时候,地中海编辑正在往茶杯里猛装枸杞。
有一些时日不见,许旭感觉这位的脑门是越发光亮了一些。
俨然有“杯中枸杞越多,头上头发越少”的趋势。
此刻看到许旭到来,办公室里顿时是热闹起来。
地中海从旁边拿来《潜伏》的样刊,然后捧着茶杯打趣道:“小许,我们在这年头上的忙碌可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