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十一年,岁在戊午。
京师之地,
紫禁城。
巳时已至,今日的朝会已毕。
上朝的文武官员三五成群又层次分明,且秩序井然的向着紫禁城外而去。此时的左直道上,三名身穿一品文官朝服的老人,稍分先后缓步而行。
行进间时有交流低语,身周的其他官员皆是离着些距离,轻易不敢靠近。
他们就是当朝的内阁阁臣,大明立国百余年,经几朝朝堂演变,现在的内阁,已成为事实上的朝堂权力中心。
可以说,这三人已是当前朝堂上最具权力的三人。
只是,尽管权力已是极重,但总会有很多事无法尽善尽美。对有着极强意志又极具**抱负的他们来说,更是觉得,还稍显不够。
“任重道远啊!”
这时,为首之人,轻叹了一声。
他就是当朝内阁首辅,刘健,年前老首辅徐公致仕,他顺位接下首辅之位。接任不到半载,理顺上下后,他越发觉着做这个首辅的不易。
右侧一人,年约50,听着刘健的感叹,眉头稍一拧后,说道:“晦暗公,非感慨之时啊,事已至此,吾等当定个章程才是!”
“于乔,首辅自有决断,勿需急躁。”左侧之人是李东阳,同为内阁辅臣,他只淡淡一笑,道:“其实,事情清晰明了,三司办案,有律法在,自会有章程,何须吾等来决议。”
于乔,也就是刚之前说话之人,谢迁,字于乔。
他有些不满意李东阳的说法,“宾之,吾等为内阁阁臣,上奉君主,下御朝臣,诸事皆需过问,怎能没有个指引……”
“于乔,过了!”
刘健轻摇摇头,打断了谢迁的说法。
有些话,做的说不得。
谢迁也不在意,他犹自说道:“晦暗公,吾等私下言语几句,不值当什么。不过,话虽糙了些,可意思就这么个意思。
三司审案,有律法、章程可论,自是无错。可如何定性,怎么审,审到哪,又到什么程度,哪能任其发展。陛下对外戚家的,一直来太过纵容了……”
刘健轻笑一声,不置可否,“宾之,你怎么看?”
“刘公,下官还是那个意思,三司审议之后,一应案卷、决议,可直接秉奏于上,白廷仪公正严明,自不会有徇私宽纵之事,吾等又何需多言。”wap.bΙQμGètν.net
“更何况,此事又哪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