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乡绅在莽朝这一代绝大多数过得很煎熬。
这里面原因主要是这些乡绅夹在唐人和戎狄之间,两面受气不说,更是受累。
一方面,为了保存家族和资产,地主乡绅只能向戎狄低头,不仅需要向戎狄甲主、百户、千户等输送粮食、征夫、金钱等,还要承担帮助戎狄稳固地方统治、征收税务等工作。
一方面,他们这种行为相当于背叛了唐人,投靠蛮人,是为人不耻的,是被三教九流歧视,乃至仇恨的。
所以赵庆这个既得利益者,在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下,都不愿意效命赵家。
按理来说,为了巩固统治,戎狄应该学习契人,吸收唐人地主阶层。
毕竟地主乡绅,才是神州大地上最有力量的阶层,他们才是天下稳固的核心。
因为他们虽然分散,但在却是地方上会读书识字、会练武习剑、有田亩资产、有粮食仆人的威望人士。ωωw.
一个王朝的稳定,就看地主阶层对中央是否有凝聚力。
有,则天下安,没有,则天下乱。
文朝有句话“天子与士大夫共治”,也就是说天下事,实际上是由士大夫与皇帝一起决策的。
而文朝士大夫来自哪里?
自然是无数的乡绅地主家庭。
真正的寒门士子,占比非常小。
因为这个年代,书籍的售价不贵,但是学习的成本却很高。
首先拜师需要钱,其次参加科举需要练习文笔。
而练字,墨笔砚纸,都需要钱。
穷人家的孩子几岁就得干活,那么那么多时间去背书习字、练习书法等。
可惜,唐人乡绅在戎狄眼里,是最好的肥猪。
是的,目光短浅,几乎全族都是文盲的戎狄,把神州最有力量的阶层尽数打到了对立面。
就比如北方那个有名的刘复同,家财万贯,生性豪爽,心怀大志,待人慷慨大方,在当地素有威望。
可这么一个连江南人都听闻的豪杰,结果因为拒绝把家传宝物献给戎狄官僚,就被他们指派去修黄河了。
而且还不是一个人,而是出钱、出人、出粮食。
但好处呢?
屁也没有!
拿出这么多东西,连个官位也不给。
刘家在北方的威望,仅比大江帮差一点。
北方是戎狄统治的核心,武卫军就在大都,所以戎狄行事更加的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