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要喝茶,但是水没烧,水壶茶壶茶杯没有洗,茶叶也要去大厅里面拿,怎么办?
洗水壶、茶壶、茶杯各需要一分钟,拿茶叶需要一分钟,烧水需要十分钟,要喝茶,总共需要多少时间?
做这个事情,大多数人不用特别说明,都能安排的很好,时间也大都不会浪费。
因为就算不懂的什么数学的高深理论,生活当中的经验足够支持解决这样的问题了。
但是——
如果叫一个十岁的小孩,从来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来做这个同样的事情呢?他还会做的井然有序,不浪费时间和步骤么?ωωw.
或者更复杂一些,要让一百个人喝上茶,而烧水的炉火只有二十个,只容许二十个人同时烧水;领用水壶、茶壶、茶杯的地方只有四个,每一个人领用一套需要用时要半分钟;领用茶叶的地方只有两处,每个人领用一包茶叶需要10秒……
然后当第一百个人喝到茶的时候,总共需要用时多少?
迁都的事情就好比将这个一百个人喝茶的事件放大一万倍……
皇室、百官、军队、百姓,每一种人都不同,牵扯的物资也不一样,况且数量也是庞大无比,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率的进行安排整个的流程,让每个层级的人员在进行迁徙的时候能够最大的获取应有的资源,充分的利用时间,使得全部的环节都能够完全的运转起来?
这就牵扯到了组织行为学和基础统筹学……
听起来似乎很高深,但是实际上就是数学理论的高级运用。
斐潜在后世是公司办公室中的资深老油条,对于资源调配、人员配置等等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纯熟无比,而且公司每一次的全员启动会、年末的公司年会、表彰大会等等会议,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所有的会场布置,行程安排,车辆调度,吃饭住宿全部都要考虑周到,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都是大问题……
所以,斐潜献上的纸张,上面的内容就是对于汉代皇室迁都的整体规划行程安排。
从洛阳到长安大概是八百里的距离,而一般性的行军行程约为四十里到六十里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从洛阳到长安,需要走十五天左右的时间。
斐潜也没办准确的知道汉代皇宫里面究竟有多少的宫女、太监,这些数据只有在少府调出文册之后才能统计得出来。因此斐潜只是大概的用一个约数来进行计算,反正在汉代要是真的搞出什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