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血泪(3 / 6)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278 字 10个月前

的时候,厂卫的力量也被他削弱到了一个几乎不可用的地步。

以至于现在,崇祯想用厂卫,但是厂卫却是难以再复昔日的声势。

崇祯神色疲惫,他抬起了手,缓缓的**略微有些肿胀的太阳穴。

自建奴入关以来,边报急切,各地报难的奏疏如雪花一般蜂拥而来,他没有一日可以睡上一个安稳觉。

国家疲敝,底下那些官员的表现却是让他越发的失望。

所谓的众正盈朝,所谓的贤良忠臣,都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卑劣小人。

这些年来,崇祯也算是看明白了很多的事情。

朝中的清流,多为沽名钓誉之徒。wwω.ЪiqíΚù.ИěT

朝中的那些臣工,相比于治国,似乎更擅长党争。

崇祯向后靠了一靠,靠在了椅背之上,他实在是太过于疲倦。

国内的大小事务,朝中的党争谋议,边关不断传来的告急文书,全都积压在一起,压的他根本喘不过气来。

崇祯之所以信任杨嗣昌,愿意任用杨嗣昌,不仅仅是因为杨嗣昌才学过人,他觉得杨嗣昌能够解决问题。

更是因为杨嗣昌无偏无党、勇于任事,有问必答。

不像是其他的臣工说一些空话套话做一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事情。

杨嗣昌一直都在做实事,自从杨嗣昌上任之后,国家的情况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沸沸扬扬蔓延多省的流寇之乱因为杨嗣昌的方略而被平定。

北地的边患也因为杨嗣昌的边策而得到了缓解。

只是……

崇祯握紧了双拳,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怒意。

朝廷之中那些只会袖手空谈的腐儒,拿不出对敌的半点方略,说起道理来却是处处压人。

眼下的情况,谈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反对的人却是众多无比。

反对的众人之中,以黄道周最为激烈,也最为刚直。

朝议结束之后,崇祯将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

黄道周是忠臣,是直臣,这些崇祯心里清楚,黄道周所说的一字一句全都印刻在了崇祯的心中。

在朝议之前,崇祯其实已经是下定了决心,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议和,先彻底解决国内的流寇之祸。

雄才大略如汉光武帝刘秀也曾与匈奴暂时议和,巍峨伟岸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与突厥暂定渭水之盟。

但是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