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尚书此言差矣。”
刘一燝甚至是整个内阁的看法,都与汪应蛟截然不同。
汪应蛟说的此番,内阁诸人怎么会不懂,但相比较这些弊端,铸造银币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让他们无法拒绝。
“陛下,铸造银币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有一个利天下的好处,正因有这個好处在,哪怕有许多弊端,内阁也想铸造使用。”
这话一出瞬间让朱由校感到十分好奇,于是问道:
“哦,有啥好处?”
“现在百姓缴纳赋税无一不用银两,但百姓缴纳的银两都是散碎银子,朝廷把征上来的银两上交国库时,会把这些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上缴,如此就有了折损或者是火耗。
而州县官吏为了能够足额缴纳赋税,就让百姓缴纳赋税的时候除了赋税外还必须缴纳火耗,这不是无形中加大百姓的负担嘛。
并且这也给了那些官员贪赃枉法的机会,有些官吏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那剩余差额就归官员了,由此火耗成为官员和吏员的重要收入。
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内阁诸人对于此事一直有所了解,知道有些地方官府就靠着这个火耗生意来发财,导致百姓负担十分沉重。
内阁屡次下令严禁加征火耗,但地方官府视若罔闻,因此内阁十分头疼此事,而这次发行银币就给了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
“陛下,火耗已经成了百姓的负担,但如果印制银币,朝廷缴纳按照银币缴纳赋税,朝廷也不用重新熔铸,自然就没有了损耗,这样岂不是让地方官吏少了上下其手的机会,减轻百姓的负担。”
朱由校闻言也不禁感叹,果然视角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内阁跟户部其实说得都有道理,只不过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因此才会出现这个分歧。
听刘一燝这么说,汪应蛟直摇头,觉得刘一燝等人的想法根本不切实际。
“首辅大人所言固然有道理,但却是纸上谈兵,且不说收上来的银币朝廷会不会重新熔铸。就说试问如果有百姓把银币剪掉一圈再缴纳赋税,朝廷是收还是不收,百姓日常交易过程中是收还是不收。
臣还是那句话,银币利大,所以仿冒者甚多,反而铜币利小,朝廷还是可以控制的,臣也不是不赞成铸币,而是建议铸造铜币为好,银币断不可行,因此还请陛下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