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来这里的游客还是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如果没看过这个雕塑,那几乎就等于没来。
尤其是女神裙摆褶皱里隐藏很深的猫头鹰,更是被传的神乎其神,最早找到的男生就能在对面的巴德利女校找到女朋友,或者成为年度成绩第一等等。
智慧女神雕塑对面的大楼,就是学校最大的图书馆,这里的校园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但是楼宇却都有严格的门禁,曾凡的临时证件可以通行无阻,当然也可以借阅书籍。
早在十几年前,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就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学术情报中心,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通过遍布各个分馆的微机终端检索全校藏书目录,每天都有一两万人利用这个系统,流通各种资料一百多万册,极大的提升了效率。
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建有独立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供微机和主机之间传递文档,连接全校拥有主机和微机设施的各个院系,还可以和五百多家其他大学、国立实验室以及一些公司的研究部门互通有无。
后来,组建学术情报中心的做法被称为“哥伦比亚模式”,全世界许多大学纷纷效仿。
过来之前,曾凡就已经在加州理工的图书馆通过网络查询了哥大图书馆系统的藏书情况,给自己列了必读图书一个目录。
规模大的好处就是收集的渠道更多,聚集的资源更多,这里的藏书比加州理工可丰富太多了,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书籍,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多个分馆之一的东亚图书馆,仅次于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以及其他语种图书二十多万册,包括地方志一千六百五十种、年谱五百部、族谱一千多部,以及明清线装小说,古代碑文和手抄本等等。
当然,这些有文物价值的珍贵资料不可能让曾凡随便借阅,能看到影印版本就很不容易了,他更多的也是出于长见识的心理驱动,他又不是这方面的学者,了解一下有个大概印象,知道这些古籍,古代的族谱长什么样子也就够了。
不只是东亚图书馆的古籍,其他图书馆藏的古籍手稿,文献资料影印版本,他也都感兴趣的查了一些,不过那些中世纪的欧洲语言曾凡了解有限,和现代使用的词汇有了很大差别,他没有专门研究过,只能算看个稀奇,很多内容看不懂。
见识过这些古籍后,曾凡最多的时间还是在生物科学图书馆,很多图书内容网上都看不到,随随便便就能列出几十本,他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只能找些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