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识时务(2 / 3)

吗?

连打量他时,给他带来的压迫感,都是有点相似的。

当然了,因为太孙的性格不像皇上那样外露,所以,太孙带给他的压迫感要稍微小一些。

可悄悄抬眸看过去,却正好与太孙目光对上的郁新,第二个反应就是:太孙可比皇上难对付多了。

“对付”这个词,用在臣子跟储君之间,的确是有点大逆不道。

但对于大明,以及大明之前的朝代里的君臣们来说,“对付”这个词,其实也只是将他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用更加血淋淋的方式撕开了,给大家看一看而已。

君臣之间,既有着共赢的关系,也有着对抗的关系。

自古以来,都是东风与西风一样的关系。

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君主如果强大且强势,那么,做臣子的,就会更加听话,更弱势,也不得不伏低做小。

君主一方若是弱势,那么,做臣子的,就会强势起来。

这两方,只要臣子没有不臣之心,都未必会带来什么不好的结果。

就怕是双方力量差不多,你来我往,今**压我,明日我压你,始终不能有一方长久占据上风,那么,这个国家,就可能真要出点问题了。

毕竟,当双方斗来斗去的时候,政见就不太可能相同。

今**压我,那你的政见就能得到实施,但被压的一方,因为力量也不弱,就可能进行反对。

明日我压你,那我的政见,就可以替代你的,成为被实施的内容,但被压的一方,同样也会进行反对,导致实施起来困难骤增,且持续的时间同样不会长久。

再正确的法令,若是朝令夕改,都很难让百姓获益。

最终倒霉的,大概还是普通百姓吧。

但对于大臣们来说,大多数人最喜欢的,还是能够听从他们劝谏的君主。

正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那个脾气暴躁得,简直让大臣们闻之落泪。

稍不留神,就可能来个九族消消乐。

寄希望于下一任皇帝是个好脾气的君主,能够听得进大臣们的劝谏,这里所指的大臣,特指文臣。

但显然,这个愿望,也是不可能达成了。

脾气的确看起来更好的太孙,明显也不是个会任由文臣拿捏的君主啊。

既然已是看出了这一点,那还挣扎个什么劲儿?

郁新这个人,虽是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