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将级别,如果军部的军费足够,就绝无可能亲自出来做这种有失身份的勾当。
所以,朱棢和蓝玉两人分析判断,东瀛军部很有可能将军部的正规士兵,都派出去参与了某种活动。
当时朱棢和蓝玉两人就想到了一种可能,东瀛军部,会不会因为经济形势太差,地小物乏,从而想要对大明下手……
现在,在确定了东瀛军部跟倭寇有着交易之后,朱棢和蓝玉心中,对于这种可能性的肯定概率,也是大大增加!
而此刻,再加上佐佐木小次郎的微表情反应,朱棢心中就几乎已经断定了,东瀛官方军部,已经跟张士诚、方国珍他们这些余孽勾当上,要一起对付大明!
其实,在真正的大明历史上,就有“北虏南倭”之说。
就是在明朝早期,老朱同志最主要的敌人,就是北方的蒙古和东南沿海的海盗。
当时,因为海盗都是流动作战,追击起来十分耗费人力精力物力,根本就没办法集中兵力剿灭。
所以,老朱同志就推行了两大政策。
一是“海禁”政策。
所谓“海禁”,就是严禁大明沿海的平民百姓进行打渔、经商等活动,以彻底杜绝大明沿海居民跟海岛之间的联系。
二是重兵防守。
为了防范海盗的突然袭击,也为了监管沿海居民履行“海禁”政策,老朱同志在大明沿海区域安排了重兵布防,甚至修建卫城等防御型建筑。
但不论是“海禁”政策还是重兵布防,都在实质上对大明朝的国力产生了不小的消耗,并且也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而且,到了明朝中后期,所谓的“倭寇”,大多数都是大明人,尤其是其中的倭寇头目,也都是大明人,如王直、徐海、叶亲满、毛海峰、彭老等等。
《明世宗实录》中就有记载:“动以倭寇为名,其实真倭无几”。与此同时,由于日本海盗“轻生敢斗”,明朝官员闻风丧胆,所以中国的海盗以倭寇为号,“特挟以为号而已,而其实皆中州之人也。”
这就充分说明了,“倭寇”的存在,实际上也为一些前朝残余势力进行反叛活动,提供了借口,所以,只有能够直接灭掉东瀛,才能彻底杜绝一系列负面影响的后患。
虽然朱棢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成的事情,对于整个大明而言,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但是刺客的朱棢突然福灵心至,精光一闪,再次察觉到了一个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