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丝绦,脚上一双半旧起筋布鞋,戴着江南最常见的宽檐遮阳草帽,坐在几棵巨大樟树下面的茶棚里,喝着茶,看着不远处的热闹。
几丈之外,昆山县黄县令和邻居吴江县陈县令又吵起来了。
顾砚抿着茶,看着斗鸡一般互不相让的两人。
片刻之后,黄县令一幅痛心疾首的模样,两只手拍的啪啪响,对面的陈县令上身微微后仰,一脸狐疑看着黄县令。
黄县令伸手拍着陈县令的肩膀,继续痛心疾首。
片刻之后,两个人你拍我一下,我拍你一下,时不时一起点头一起叹气。
顾砚颇为赞叹的看着黄县令。
这一场两县会谈,这样的吵完再和,和了再吵,已经反复三回了,是吵是和,几乎全由黄显周主导。
陈广河被黄显周揉过来搓过去。
这一回同仇敌忾之后,两个人没再吵起来,头抵头说了一会儿话之后,两人挥手作别。
顾砚远远缀在黄显周后面,等到吴江县令陈广河走的看不见了,加快脚步,追上黄显周。
黄显周看着顾砚,眉毛抬起。
又是他。
“咱们见过。”顾砚笑道。
“世子爷。”黄显周面对顾砚,恭敬拱手。
“上次就认出来了?”顾砚示意黄显周往前走。
“上次,世子爷走后,下官想了几天,有所悟。”黄显周恭敬中透着隐隐约约的疏离。
“怎么悟的?”顾砚感觉到黄显周身上那丝疏离,看向黄显周。
“世子爷这样的人品相貌,凡夫俗子中间哪有几个。整个平江府只怕都找不出一个,后来,听说世子爷到了平江府,下官就悟了。”
顾砚听的眼睛微眯。
从黄显周这话里,他听出了丝丝隐隐的讥讽。
黄显周这份疏离和讥讽,从何而来?
“怎么疏浚那条河道,和吴江县商量好了?”顾砚心里掂量着黄显周这份疏离和讥讽,面上丝毫不显。
“是。那条河道的疏浚原本没什么事。
“前年秋天,河这边的王家和河那边的张家结了亲,张家闺女嫁进王家,被婆婆苛待,大年三十那天,张家闺女一根绳子吊死了。
“王家自知理亏,托了中人登门赔礼,又风光大办了张家闺女的丧事儿。张家族长和族老已经抬手掀过,可张家闺女几个兄弟气不过,在丧事上连砸了七天。”
黄显周看向顾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