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的外观,毕竟都是圆管。
“外面的是加速线圈,通过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这样,弹丸中的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磁场,彼此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就能给弹丸一个推动力。”
“电磁轨道炮也很简单,它是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的,外面是两个平直的导轨,中间有一个滑块是弹丸,当导轨接入电流之后,就能在平面间产生强大的磁场,这个滑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前进,射出炮管轨道,从原理上来说,只要导轨够长,它最终能达到亚光速。”
这些原理都不难,甚至高中生就能计算,很多时候还会出现在高中电磁场的试题之中。
但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的。
“那么,我们该选择什么方式?还是两种一起研究?”有人开口问道。
按照马明的想法,是打算两种一起研究的,最终确定那种最合适,但是,秦涛却在一旁开口了:“从两种炮的理论来分析,我觉得线圈炮比轨道炮要好。”
“为什么?”这下连马明都惊讶了:“如果从原理上来看,轨道炮应该结构更加简单啊。”
线圈炮是复杂的,弹丸带线圈,炮管也带线圈,而轨道炮呢?只要两个导轨就行了,这复杂程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啊!
但是同时他也知道,秦涛是很有眼光的,凡是秦涛选中的路线,就没有出过问题,所以,他对秦涛的建议很好奇,但是也只是好奇而已。
“当然是寿命问题。”秦涛说道:“这个电磁轨道炮的炮弹在发射的时候,弹丸必须要和两边的导轨接触,是吧?”
弹丸就相当于高中物理电磁学问题中简化的那个在磁场中运动的金属杆,这个金属杆必须要和导轨接触才行,因为它内部要通过电流啊!
安培力的基本公式:f=b*i*l,b是磁场强度,i是电流,l是金属杆的长度,这三个量越大,就意味着受力越大,而磁场也是又电流来产生的,所以,电流是越强越好。
强大的电流要通过这个弹丸,弹丸的两端就得和导轨密切接触,这个导轨也就是炮管!
说了半天,什么问题?当然是摩擦了!
电磁炮的优势就是可以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哪怕弹丸只获得32兆焦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