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4章汽车工业(第三更,求订阅)
深夜,在办公室里,翻看着各个部门送上来的报告,李毅安的眉头锁成了一团儿。
从垦区回来之后,他就在考虑汽车问题。
眼下不仅仅只有垦务处需要车,各个部门同样也都需要车。
虽然美国方面保障了军方用车,但也就是保障军方而已。其它各个部门的用车,不是从军方用车中挤出来的,就是从欧洲战场上捡的漏,但在战争结束后,这个漏也捡不成了,甚至花钱也买不到,汽车与坦克装甲车不同,老百姓不需要坦克,但是汽车肯定是可以运货的,战后的重建,汽车正好能派上用场。
虽然菲亚特那边“馈赠”了一座年产30000辆汽车的汽车制造厂,但是仅工厂基建就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再加上设备安装、人员培训,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想都不用想。
但是婆罗洲的建设需要汽车,而且需要大量的汽车。汽车制造厂那边是远水,解决不了近渴。
问题是现在车从哪里来?
靠租借法案吗?
“美国是汽车大国不假,可他的车要供应全世界的,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啊,把人情用在这上面,就有点浪费了!”
人情不能天天用,用多了,人情就用薄了。不能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儿去浪费人情。
可是如果不能从美国那边获得汽车的话,眼下建设普罗州所需要的汽车从哪里解决呢?
从欧洲?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欧洲的战后重建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汽车。这也是为什么搜索队没有办法从那里弄到更多汽车的原因。
突然,李毅安的眉头一挑,脑海中灵光一闪。
“农用三轮!对,没错,就是它……”
但凡是去过农村的,都见过俗称“三蹦子”的农用三轮车,从20世纪九十年代直到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它凭借着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皮实耐用而风靡大江南北。它不仅可以载人还可以载货,特别是农忙时节拉个粮食、秸秆非常实用。而且它非常适应当时的农村土路,能下地能越野,还有不错的速度水平。
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三蹦子的结构简单,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三蹦子都是在县级农机厂甚至农机维修厂生产的,那些工厂的设备水平、技术水平虽然参差不齐,可即便农机厂能造,自己肯定也能造了。
汽车不够,三轮来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