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月听到提示,不由一笑。
她的儿子,还真是够口是心非的。
不过,姜阿松板着一张小脸的样子,实在招人喜欢。
而姜堰也开了口——“就依你的。”
他想了想,这样的夫子,在清河县城也算稀罕。
况且,这又是萧望月感兴趣的,更没有理由推辞。
不成也没关系,反正他也能给儿子,找到更好的夫子。
“那这位夫子,住在何处呢。”
萧望月便向路人细问了一道,那郑夫子的住处。
那人也是热心肠,仔仔细细的交代了一通郑夫子的住所。
萧望月到了谢,等路人走后,便开始询问姜阿松的意思——“阿松,娘想带你去看一看那位夫子。”
姜阿松也有点好奇,路人嘴里说的那位怪夫子。
好好读了书,却不科举,还会耍大刀片子,实在不像一个走寻常路的夫子。
他犹豫了一下,道:“好吧,去看看。”
看一看对方究竟能怪到什么地步。
不愧是父子俩,想法都差不多——去这一趟,全当是看稀奇了。
而这位怪夫子,家住在县城南的一处单独小院里。
进去一看,一个清秀妇人坐在院子里挑豆子,一个男人刚在边上帮着挑。
对方长相斯文,见着人来了,问:“你们几位是……”
姜阿松上前一步,道:“是来找郑夫子求学的,烦劳您引荐。”ъìQυGΕtV.℃ǒΜ
男人把手里挑好的一把豆子,放进箩筐里,笑微微的道——“小孩,我就是郑夫子。”
此话一出,萧望月不由得又打量了他一遍。
这位郑夫子年纪不过三十出头。
手上既不拿书,也不拿笔,却抓了把红豆——心平气和的做着,这样的农活。
和记忆当中的那些书生儒生,确实有些不同寻常。
郑妻这时把箩筐抬了起来:“人家是来求学的,我进去烧水煮茶。”
郑夫子一点头,目光落在姜堰和萧望月的身上。
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小童,年不过五六岁。
一双眼睛清澈透亮,遇人也不胆怯,远比同龄人要早慧。
能教出这样孩子的父母,倒令人有些好奇。
他问道:“你们二位可是这孩子的父母?”
姜堰一点头,淡淡的说道:“我听说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