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第二天,石涧仁也有点惊讶两位姑**亲密,当然更惊奇赵倩满是红斑的双手,不过都不说是为什么造成的,倒是阿妈看了心疼的带赵倩到山林里去采了些草根挤出汁来涂抹,纪若棠想强调还是相信自己的高科技生肌水的,但没吭声。
这一天上午,石涧仁依旧跟孩子们厮混,赵倩打开自己的包取出布料,跟阿妈讨论自己用调配染料做出来的颜色,并且讲述了自己在德国研究室短短几天看见的运作方式,纪若棠一改昨天的重点,跟着闺蜜倾听拍照,还财大气粗的买了阿妈手里的现货,让石涧仁中午吃过饭挑着回招待所去。
谈不上依依不舍,更像是每个人都踌躇满志,阿妈和上午就离开的那些山寨老人一样,在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中看见一条应该可行的道路,赵倩对传统工艺和国外机械工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阿妈还送了她一小块凝结的蓝染料,自信的说就算外国人有本事分析出来里面是什么配比,也没法复制,因为植物染料如何晾晒发酵,甚至这些染料凝结时候堆码的高度,都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天差地别,这都是寨子里世世代代传承了上千年的经验,更是每个蓝染师自己锤炼出来的功夫,连各个寨子的蓝染特点配方都不一样,不手把手学个三年几载是偷不去的,只是却莫名的好多寨子已经失传了。
赵倩只觉得自己肩头担子非常沉重,一路走都在一路沉思。
还好回招待所的路上,还岔了条道儿去一所小学看了看,带走了她的情绪。
如果说赵倩面对纪若棠的贵族学校能自嘲自己的学校是人山人海挤独木桥,他们看见这所周边十多座寨子才共有的小学就简陋得无以复加,只能说完成基本的义务教育,破旧的校舍、桌椅还有那些衣衫褴褛的孩子,让纪若棠手里的相机就没停下过快门,不用石涧仁说,她就决定要想办法把这所小学给改建了。
不过三个人在一大片孩子的再见声中重新上路时,挑着担子的石涧仁却提醒纪若棠:“漂亮的学校都比不上优秀的教师,如果是我,宁愿不花钱修教室,而是花钱请好老师,请真正懂得如何用知识改变命运来引导孩子的好老师,我是有兴趣时不时回来上课的,我就是个从山里出来的孩子,正因为我的知识和教育不同,我才有现在的底气面对。”
纪若棠有商人的思维:“等我回去叫人做个评估报告吧,其实就是修段路,起码招待所到小学的路通了,教师来这里就不那么艰难,生活条件稍微调整一下,但是该投入基建的还是要有,不然学校凭什么让你个小学文凭都没有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