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吗?”
唐昊想到了英语中的Hell。
这是取自古英语的“Hel”或“Helle”,在公元725年被代指为“死者的冥界”,是盎格鲁—撒克逊异教时代的产物。“Hel”这个词诞生于北欧神话,是一位掌管亡灵的女神。在诗人ProseEdda的《Gylfaginning》一书中,这位女神被描述成“拥有半蓝色和半肉色身体且总是郁郁寡欢的形象”,但在古日耳曼语中,原始的意思则是“隐蔽的地方,冥府”。
古埃及文明中,随着埃及人对冥王欧西里斯的崇拜兴起,道德成为了决定一个人嘶吼状态的主导原因。通常,在一个人去世后,他/她会面临着四十二位神圣法官的审判。如果按照“真相和正确”女神的诫命过日子,那么这个人就会受到天堂的邀请。相反,就会被交给阿米特,扔到火湖里。埃及神话中认为心脏是储存灵魂的容器,所以制作木乃伊时,都会故意保留心脏,好让灵魂得以升天。
在苏美尔文明中,地狱代表着荒凉的领域,被称为“Kur”,由冥界女神埃列什基伽勒统治。与其他文明不同,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认为所有的灵魂都会去同一个来世,并且一个人一生中的任何举动都不会影响这个人在未来世界中的待遇。
*华文明中,认为地狱分为两类,一个是魂归投胎的地方,一个是惩罚轮回的地方,人死后,需经过审判,作恶之人就会下更深层的地狱,亦是十八层地狱的通由。
犹太教的《但以理书》中,有“许多睡在尘土中的人必醒着,有的要永生,有的要耻辱和鄙视”。根据犹太教义,地狱并不完全是实体的,相反,它可以与非常强烈的耻辱感相提并论,人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感到羞耻,这构成了弥补不良行为的意识。当一个人偏离了上帝的旨意时,他/她就会立刻出现在炼狱。据说反悔的门总是开着的,因此人们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意志与上帝的保持一致。
基督徒则相信,死者的灵魂要么安息,要么在逝后受到折磨直到复活为止,他们认为地狱的主要惩罚是与上帝的永恒分离。《圣经》呈现的地狱形象,为的是显示没有上帝的生活会多么沮丧和空虚,地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指示一种状态,是因自由而明确地与上帝分离的东西。
但丁·阿利吉耶里的《神曲》这样描述: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城,地狱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也就越深重,直到地心,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