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安正元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会试。
早在开考之前,这京中各大赌场茶楼,就开设了赌局,赌今年这一届的会元到底是谁。
除了京城本地过了乡试的举子外,其他各州各省都也送了当地颇有才名的举子进京。
这些举子其实在正月末时便已陆陆续续入了京,并多多少少靠着自己的才气在京中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谁说读书人就不需要在意名声这些身外之物呢?
这会试也就罢了,只看卷面,考官也不知你姓甚名谁,还算公平。
但他日殿试之上,若你籍籍无名,而与你同场的考生对手却扬名已久,甚至连考官都早有耳闻,当你二人所答水准相差不多之时,考官会更中意点谁为名次更高者呢?
一个考官从未听说过的人,便是考官想要点,恐怕心底也难免会存在几分疑虑。
说到底,这学子的“名”,还是很重要的。
而随着各地学子声名鹊起,京城中各大赌场茶楼里几乎一边倒的赌局,也总算是逐渐开始平衡。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下注之人投的,都是唐府的那位年轻的唐解元。
要说这事谁最高兴,当然是那各个赌局的庄家了。
听闻还有几位才子也凑了热闹,于众目睽睽之下,下了大注,压自己高中。
见他们如此自信,跟着压他们高中的人便也就更多了。
而那几位学子的名字多多少少也传到了京中各级官员府中——
至少在会试前两日,在唐今在与唐大伯下棋之时,唐大伯都已经能叫出几个外地学子的名字来了。
“今儿可也要去给自己押上一注?”唐大伯还调侃她。
唐今在棋盘上落下一子,稳固胜局,“侄儿已是众矢之的,再这般高调,怕是对之后的殿试不利。”
她扬名已久,即便什么都不做,那些考官也知道有她这么个人。
她这会再去与那些学子打擂台,没什么意义不说,恐怕还会让考官们留下年纪尚轻,不够沉稳的印象。
若真是如此,即便最后她中了状元,得到的官职恐怕也不会是她想要的。
如此得不偿失的事情,唐今何必去做。
唐大伯满意于她的不骄不躁,但也有些别的想法:“沉稳虽好,但以如今圣上的喜好,适时展露几分少年气,也未尝不可。”
如今已是安正元年,他们上头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