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朱由校一边进行着自己的准备,一边被礼部和众大臣折腾着。
什么成年礼,祭天,祭地,祭祖宗,反正是一天到晚累的够呛。
到了初六的登基仪式忙完,朱由校累的是一动都不想动了。
不过,不想动也得动啊,他还有活儿要干。
作为一个新上任的老大,怎么的也要给下面的小弟们一个见面礼吧?
俗话说新官上任还要烧三把火呢,何况是一个新皇帝上任呢?
所以要封官,一朝天子一朝人,这朝堂之上怎么能少了自己人呢?
为了表示尊重老臣,朱由校特意留下了方从哲,刘一燝,韩廣三位阁老,
以及吏部尚书周嘉谟,给侍中杨涟帮自己查漏补缺。
“王伴伴,拟制,升孙师为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耀少师衔,总督九边军政。”
“臣王承恩领旨,”王承恩答应了一声便去交代一旁的翰林院学士拟制去了。
可这时杨涟却站起来说道:
“陛下不可,按祖制这入阁之人需要廷推才行。
若是这样的旨意下发,内阁有权封还。”
“呵呵,按祖制?
方首辅,你能给朕讲解一下这内阁的由来吗?”
正眼观鼻,鼻观心的事不关己的方大阁老一听皇上的话就有点发苦。
自己宫中最大的靠山郑娘娘垮台了,而且罪名还不小。
自己正夹着尾巴做人呢,这怎么又被点了名字?
“启禀皇上,内阁起源于太祖皇帝,成型于成祖皇帝,定制于弘历皇帝。”
“方首辅,你可以啊,两不得罪,净说些没用的废话。
既然你不想得罪人,你就歇着吧,朕替你说。
太祖帝废了宰相后,由于朝务纷杂,所以重置了殿阁,增设了大学士。
起什么作用呢?就是帮着太祖爷对朝事做一些解说,帮着出些主意,就是秘书,仅此而已。
成祖时,成祖爷喜欢打仗,经常不在京都,所以就让阁臣帮着处理一下朝务。
弘治爷的时候,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阁老在弘治爷的带领下,实现了弘治中兴。
这三位阁老为大明居功至伟,弘治爷信任他们,也为了彰显他们的功劳,
就让他们对奏折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才有了内阁的票拟。”
“杨侍中,你说这阁老票拟之责可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