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道光爷开始,这朝廷面对洋人时就没有胜利过。这大清国在洋人眼里不过就是一块大肥肉罢了,每当饿了的时候就会往这块“肥肉”上啃那么一口,好解解馋。自古以来作为天朝上国中华儿女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窝囊气?如果是前明洪武爷在世,说不得会来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如果,自打这鞑子入关以后,整个社会就一直在开历史的倒车。所有的老百姓都不得不拖着一根猪尾巴生活,每次见着旗人都是奴才前奴才后的,要知道这一声“奴才”寻常人家可还没有资格喊,能自称奴才的都是被旗人器重的汉人。喊了两百多年的奴才,本不是奴才的人也被这一声声的招呼声喊弯了脊梁骨,这时可没有像鲁迅先生这样的外科医生为这个民族的奴性发出自己的呐喊。在清廷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政策下,基本上对外的赔款都在以各种方式加到了汉族百姓身上,而那些旗人则是依然过着自己灯红酒绿的生活。
当B队不要脸的炮制后世伟人们的文章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开始精神轰炸时,这些想要改变自己的阶层地位的人就迫不及待的聚集了起来。当然,这里面也不全都是读书人,其中还有不少商人,手工场主。如果说这个时代什么人最是支持光绪的变法,那就是这些已经受够了朝廷欺压的人。大道理他们或许是一知半解,他们只知道,如果按照《青年杂志》上所号召的,那么他们也会实现阶层的跃迁,到时候这种苦日子就到头了。
每个人的诉求都不同,但是当这种诉求被有心人引导着朝当时的统治阶层开炮时,这种不同的诉求外面会包裹着一个圆圈,每个反对者都会在这个圆圈内进行活动。而这个圆圈也会随着人群的从众性而不断的扩大,历朝历代的变革不外如是,你问那些后加入圈子的人是为什么?他们只会一脸茫然的告诉你:不知道,自己只看见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如果自己不加入的话岂不是显得自己有点不合群?再说了,说不定还会有着什么好处呢?什么?你说会被官差抓去砍头?别说笑了,难道不知道法不责众的道理?M.
人群越来越多,许多人抱着各自不同的目地也加入了读书人的请愿队伍,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自己,这些懂大道理的读书人也是非常高兴,仿佛自己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也许将来自己的名字会落在史书上也说不定,到时自己百年之后,将会在自己的宗祠内享受族人们的供奉,族里的老人会向小孩讲述自己当年是如何的英勇不屈,为万民挣命!
林林也在队伍里跟随着,这次他没有像在崇祯时那样强出头,他只是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