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中刻画的英烈碑,庄严肃穆,巍峨屹立,雄伟壮观。
碑身高达九丈九,暗合佛教八十一难的悲壮,道家九为阳数之极,儒家九为至尊之数。正面金光大字“大明英烈永垂不朽”,即有震慑人心的庄严,又契合佛之金身,道之黄老之学。
细观英烈碑底座,构建于一个庞大的阴阳图之上,而底座之身的建筑,则又设计为佛家与民间接受度极高的莲花座。
碑身顶部,设大明国徽。
碑身两侧,则雕以浮雕纹饰,浮雕内容以大明重大事件为主,比如鄱阳湖之战,收服北平,捕鱼儿海之战等。
如此方案,即满足了佛、道两家财主的主张,也没有失去大明英烈碑的本意,即融合了多种文化与信仰元素,也彰显出了该有的肃穆与庄严。
道源满意至极,张真人连连点头,姚广孝、郑赐与严奇良却高兴不起来,一个个愁眉苦脸。
郑赐看向朱允炆,有些底气不足地说道:“皇上,九丈九的高度,用巨石根本无法实现,若用砖木混合,又无法保持长久……”
姚广孝看向郑赐,这个工部尚书也难啊,看这图画规整,还特意上了色,上面还有一些注解,一看就是朱允炆的亲笔之作,郑赐想要反对,也得绕着圈子来。
朱允炆没有回复郑赐的担忧,而是看向道源与张真人,问道:“你们认为如何?”
道源与张真人对视了一眼,两人齐声道:“极好。”ωωw.
朱允炆点了点头,看向郑赐与姚广孝,认真地说道:“英烈碑不以砖石为主,也不以巨石为主,而已钢筋为骨,混凝土为肉,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巨碑,具体如何搭建,如何实现,工部还需研究。”
“这个,工部可没有先例……”
郑赐有些为难。
钢筋混凝土碑,这是什么?
从未听闻,更无先例啊。
虽说在各地修筑的混凝土道路得到了极大认可,但毕竟那是平铺的路,不是站起来的塔。即便是修出来了,也很可能是堆个两三丈的高度,它不可能高达九丈九啊。
户部严奇良也表示担忧:“如此方略要想实现,恐怕会耗费不少吧?”
道源听闻,当即表示:“若如此巨碑可以实现,老僧就是化缘,也会供以充分。”
严奇良无话可说。
既然佛家愿意出钱,甚至都说出来要饭存钱的话了,户部再哭穷实在是没意思了,毕竟户部才占了一点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