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的二年级,而且不知道跟儿子灌了什么迷汤,反正这小家伙现在捧着本《物理》废寝忘食的,让这个老爹真不知道该说啥。这《物理》老杨同志是真看过,里面的一些知识他完全云山雾沼,似乎高深莫测,但这玩意儿再高深也不是科考考的东西啊……
“你还是一门心思想让他参加科考?”林苏托着茶杯,问老杨。
“什么叫我一门心思?你就不该一门心思吗?”杨知府怒了:“你是他师尊!”
“好吧好吧,你我想法在大的层面上是一致的,都为了他成材,那么,你希望他哪一届科考?”
杨知府道:“就是本届!”
今年又是科考之年,二月县试选童生,六月乡试选秀才,十月会试选举人,明年五月,那就是全民瞩目的殿试选进士了。
“杨春才14岁吧?你不觉得早了些?”
杨知府摇头:“14岁科考哪里谈得上早?岂不正当时?”
旁边的林铮、林佳良和曾仕贵也都深深认同,因为14岁踏上科考路并不算早,整个大苍其实都是这样的,绝大多数学子第一次科考全都是15岁之前,有14,有13,甚至还有9岁中童生的神童。
大家一惯的认知就是:科考之路能早就早,因为后面的路太坎坷,乡试一卡三年过去了,会试一卡,又是三年过去了,殿试有的人考了十多回,每年间隔都是三年,就这样三年一步的移过去,等中进士的那天,兴许就已经三四十岁了。
“14岁的童生随处可见,但杨大人,有没有听过15岁的进士?”林苏问道。
杨知府也好,林佳良和曾仕贵也罢,一齐摇头。
整个大苍,到目前为止,千年时间跨度内,还从来没有15岁的进士。
“知道为什么14岁童生易得,15岁进士难求吗?”林苏道:“只因童生考考的只是才气,后面三关考的更多的是阅历,一个14岁的孩子,能对军国大事有什么样了不得的见解?对民生有什么样的思考?所以,我并不建议杨春今年科考,我更愿意他在他感兴趣的领域,慢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江滩慢慢增长自己的阅历,下一届,他17了,性格定型,阅历到位,我再授他科考之术,他才有望在一年半时间内,走完县试到殿试全过程!”
林佳良眼睛大亮:“杨大人,我觉得三弟说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