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文武不全(1 / 3)

现在这个朝代,依然是重文轻武,尽管李万疆是从马上打下来的江山,但他坐了江山之后,却立刻就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其实也不止是李万疆,几乎每朝每代每个帝王都会这么做,因为武将权力过大,对于任何朝廷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而这样的先例可也太多了,君不见,安禄山?君不知,赵匡胤!

再拿明朝嘉靖时那两位着名的将军来举例,一个俞大猷,一个戚继光,这两位名声够大,级别够高,声望够隆的了吧?但他们终其一生,都屈居文臣之下。

比如皇帝派去平倭寇的主帅一般都是胡宗宪,赵文华之流,而他们只不过是人家麾下的小小末将而已……

现在大周朝廷上的实权派,可也没有一个武将,六部九卿之中,也没有一个是当年跟着李万疆打天下的将军。

治国是需要文臣,只有打仗的时候才需要武将,在某种意义上来,武将跟看门护院的仆从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你只要将门看好,把防火防盗的本职工作做好,我们指哪儿你就去打哪儿,至于家国之事,有我等在,就也不必你们来操心。

正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廷之上是如此,在民间也是这般,尚武之人,都是粗汉,商贾之辈,皆是下流,只有读书之士,方为品高。

比如史明涛,虽然家财万贯,良田千顷,而且还贵为皇太后的外甥,但就因为他没有什么功名,所以尽管势力熏天,却还是被大家伙所瞧不起。

再比如李探花,不但文才绝艳,还武功高强,他可是登过文武双科的探花郎,但他武探花的含金量跟文探花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甚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进士探花,根本不知道他还取过什么武探花,就算知道,也不在乎,甚至可能还会因此腹诽他两句,一个探花郎,却去舞刀弄枪,是什么道理?

所以时至今日,春秋战国时代那种尚武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壮士断腕,燕赵悲歌的豪侠之气,于今鲜矣!

其实就算在燕云郡,也是如此,你就好比萧野,都已经是名震四方战神级别的存在了,可是在老爷子刘琮述叶白卿他们眼里,却只是一个很能打的小孩子而已……

假如萧野是读书郎,那他早就被委以重任,首领一方了,根本不可能还呆在萧辰身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