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倒是有了个想法,但不知道可不可行,所以,想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书院倒是建了一些藏书的地方,但数量有限,装不下这么多呀。”郑玄、管宁等人也发愁。
袁涣建议道:“城中还有些空置的宅院,可以改建一下,暂时存放是没问题的,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田丰、沮授也在苦恼,洛阳的藏书宫殿是百余年时间,逐渐扩建而成的,邺县可没有这么大的地方。
“主公,不如加派人手,在北城区建藏书楼,现在先用曜卿的办法,暂时存放在南城空宅之中。”这两人都把眼光放在了正在建设的新城区。
田丰火气上涌,忍不住骂了一句:“董卓狗贼,不得好死!”
刘襄听了半天,他们也没商议出什么好主意,便说了说自己的想法:“吾有意在邺县新城东方十里之地,漳水北岸之处,建一座新城,专门用来藏书,设秘书监管理,学院也可搬迁过来,城中再配上造纸、制墨的工坊,成为一座书城,不知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袁涣、沮授、田丰三人都在计算靡费,郑玄等人不了解实务,担心的问道:“使君,建筑城池当然是好,可是,旷日持久,得需要多少年才能成啊?”
“征调十万苦役,一年可成,吾估算着,周长六里的城池便可。待书城建好,学院入住,吾便传信四方,想看书、抄书的都可以来,不收钱,但不外借。”刘襄想专门建一座城,弄一个国家大图书馆。
以此来吸引天下的读书人到来,然后选生活窘迫的人,开启治下的蒙学计划。他想在每一个乡建起至少一座的蒙学,最好能普及到亭,每个县设立县学,这需要一大批读书人。
以现在的地盘来看,最少也得需要三千多个能教书的先生。
他现在只在不多的几个县里建了蒙学,没办法,手底下能教书的太少了,距离他需要的人数,连零头都凑不够。
这个设想很美好,刘襄沉浸在开启民智第一步的蒙学计划里,而其他人憧憬着一座专门建筑的书城,在心中勾画着每一处建筑的细节,那必然是能让所有读书人都向往的所在。
“千古以降,此为开天辟地之举也,使君,吾愿自荐,便是去挖土刨坑,吾也愿往!”邴原激动的起身请命。
“使君,吾也愿往,如此文华盛事,能参与其中,便是死在城下也无憾矣!”管宁随即起身。
“我等皆愿为书城并足砥砺,担土抬石,纵死无悔。”郑玄、刘洪等人,包括随侍的书吏皆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