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同步】更进一步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认知自身的一个过程。
因为绘画烂,凌云也曾仰慕过身边那些画画好的人,就有一次凌云主动询问一个画画好的同学是在哪学的。
“没有啊!不就应该这样画吗?”
天赋赐予理应如此,这位擅长绘画的同学只要看过这幅画,就能把分散的线条重新组合成一样的画。
凌云也是在重拾那几乎放弃了的梦想之后,才知道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
通过【同步】将状态提升至极限,这是凌云通过自己的认知积累去完成的奥义,这也是最适合凌云的方式。
还是那句话,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项珂斯理解不了【同步】,就是因为他没有现代科学这方面知识的累积,他要用【同步】触及人体的极限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
将模仿延续到底或许可以让他做到跟凌云“一样”的【同步】,但要衍生像凌云那种的无限变化就完全看运气了。
所以凌云才会改变教学方针——
**考验的时候,凌云就没给项珂斯反应的时间,什么解释都没有就催促人上跑道包括没报数直接“开始”,都是为了塑造让项珂斯无法动脑细想的空间。
你们以为凌云的边缘ob,就单纯是在pua?
错!错!错!
凌云全程是在用【炼音】指挥,每说一句就会让下一句增加些许微不可察的速度。
听觉上或许无法察觉,但感官接受之后或多或少会干涉到潜意识,“加快速度”的心理暗示就这样对项珂斯产生影响。
(原理来自于“第25帧效应”,可网络搜索这里就不详细赘述了)
氛围的塑造极其重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项珂斯的思绪会开始变得混乱,精神和肉体难以配合默契。
这个时候作为精神主干的取代,潜意识对肉体的影响会高于精神。
也正是在这不经意间,项珂斯达到了同步率·6成的契合度。
你说凌云这样做不是在赌吗?
确实!凌云这样做有赌的成分,包括在第四十圈的时候凌云也在看,看项珂斯意识到先前的所作所为都是无用之举后会有何变化。
结局是好的,项珂斯选择了继续坚持下去,抛去一切杂念的他让同步率攀升到了7成。
如果他选择了放弃,无论是接受惩罚还是装模做样地继续折返跑,凌云都会让他不断重复直到体力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