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清静的。
这迟钝淡漠的模样,倒与经筵讲课时判若两人。
提及今日经筵,赵嫣有几句话憋了一下午,想想还是得说出来。
她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站着,开口道:“周侍讲今日的课讲得绝妙,‘开源’之论也有点意思。”
周及疑惑地看过来。
赵嫣见他如此神情,不禁扬唇:“但孤并不全然苟同。”
周及对待学识政论极为认真,当即凝目,谦逊道:“愿闻殿下赐教。”
“你与左相大人主张开源,鼓励耕种,缫丝织绸,力求扩大收益以充盈国库。这本该是好的想法,可你们有无想过,这个‘源头’或许从根本上就是坏的。”
“殿下此言何意?”
“粮肉盈仓者,非力田农户;遍身罗绮者,非养蚕之人。”
赵嫣笑了声,徐徐问,“‘开源’挣来的银两养着的是谁?会是辛苦耕作的百姓吗?”
她的嗓音低且柔,带着少年特有的微哑,却无端有种掷地有声的力度。
周及面色始终平静,清朗道:“臣明白殿下的疑虑。然当下局势危如累卵,任何一次动乱都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大玄经不起内斗了。”
所以他和老师的想法一样,在尽量不触及掌权者利益的前提下,寻找‘开源’之法。
月华泠泠如霜,照在周及身上,与他气质极为吻合。
赵嫣并不打算与周挽澜争输赢,即便辩论,也始终拿捏着君臣间应有的分寸。
她只是想起了赵衍写给继任太子绝笔遗书上的那句“但求承吾未完成之志,推吾未施行之法,挽大厦之将倾”,想起了那份卷轴上虽傻而勇的新政内容,忽然想为赵衍说点什么……
赵嫣怀藏秘密,不能在经筵上出风头。她只能像眼下这般,借着酒意对着一个信得过的端方君子,将赵衍无法宣之于口的那些话一一道来。
“扬汤止沸,终归是与士族治天下,而非与百姓治天下①。”
赵嫣点到为止,换了温吞的语气,“孤有点醉了。如有失言,还请周侍讲别介怀。”
说罢点头作别,继续沿着曲折的回廊信步而行。
周及拱手恭送,望着脚下的长影,久久凝思。
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