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整顿兵备道。(1 / 3)

当王安将朱由校的旨意传到内阁之后,方从哲几人也不由愣了一下。

他们虽然知道兵备道很烂,但却没想到,天子竟然将这件事情,上升到了关乎大明危亡的地步。x33

正所谓君无戏言,天子能够说出这种话,由不得他们不深思。

他们知道,天子这是下定决心要整顿兵备道了。

再者,密云这件事情,也是将兵备道的糜烂摆到了台面上。

内阁和朝廷,若是不能有所表示,只恐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

方从哲与周嘉谟、孙如游略微商议了一下,便同意了天子彻查各地兵备道的旨意。

反正,这件事情,有刘一燝冲在前面,会造成什么结果与影响,都与他们无关。

很快,内阁便拟好了圣旨,交由六科传抄之后,加盖了天子印绶,由礼部的一名官员,携带着圣旨和王命旗牌,赶往了密云。

消息传出,又一次引起了朝堂之上的震动。

比起京营和卫所,兵备道虽然不是那么太过重要,但也关系到了许多人的利益。

一时间,文武百官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好像,自从天子登基之后,就没出过一件好事儿。

辽东军饷一案、韩爌勾结内廷一案、顺天府勾结放贷之人坑害百姓一案、辽东将门造反一案、顺天府境内地主乡绅谋反一案、清查府库存银和太仓一案……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案?其中被牵连斩首的官员,更是不知凡几。

结果现在又闹出了一个兵备道的事情,这一番整顿下去,不知又会有多少人被牵扯其中。

不知何时,当官竟然也成为一种高危职业了。

对于此事,高攀龙、孙慎行、袁应泰以及朝中那些东林人,却是表示了支持。

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替袁应泰分散百官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心无旁骛的完成清查府库太仓一案,以获取入阁的资格。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借助此事,声援、拉拢刘一燝,为驱逐方从哲做准备。

如今的东林党,虽然在内阁之中没什么话语权,但是在朝堂之上的分量却是不容小觑。

左副都御史杨涟、礼部侍郎邹元标、大理寺少卿高攀龙、吏部侍郎孙慎行、刑部侍郎李三才,再加户部尚书袁应泰,哪个不是位高权重?

光是这几个人,就足以压绝大部分的官员。

见到那些东林人不遗余力